十載里程 非凡豐盛

十載里程 非凡豐盛

春去秋來,時光荏苒,香港教育大學(教大)校長張仁良教授將於今年八月底任滿離任。在這十年寒暑,張教授帶領大學轉型,令教大茁壯成長,在區內以至國際教育領域聲譽日隆,成績卓著。

碩果纍纍

 

憶述十年前接任校長時的一刻,張教授說:「當我在二零一三年上任時,大學尚未正名。儘管我整個學術生涯與高等教育結下不解緣,但作為一名金融學教授,我可說是教師教育的新手。面對很多從未遇過的新事物,我深感自己任重道遠。」

 

張教授於2013年就任校長

對張教授來說,這段長達十年的校長之路,是他人生中重要一頁,尤其二零一六年教大正名,成為本港第八所公帑資助大學,由單一學科院校轉型為擁有多元學科課程及研究實力的大學。張教授在這段期間,一直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

短短數年,教大成功躋身國際優秀教育大學之列,以世界領先的研究和論文廣獲徵引的學者而聞名。張教授說:「教大以教師教育為策略重心,於本地同儕中獨樹一幟。作為一所年輕而朝氣盎然的大學,我們的實力正不斷提升。」

世界銀行越南高等教育項目於 2018 年開展

他續說:「過去十年,我們秉持以教育為核心使命的同時,也開拓新的學術領域,涵蓋心理學、語言學、創意藝術及文化、運動科學及教練、環境科學,以及教育科技等。」在學與教和研究兩方面,範圍均有所擴大。

 

知識轉移方面,大學亦有長足進展,成績令人欣喜,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表現尤其顯著。張教授說:「教大學者全力推進世界銀行在柬埔寨和越南的全國教育項目,以提升不同級別教師的能力,使他們成為當地教育變革的促進者。」

 

我有幸與充滿熱忱的優秀團隊合作。

眾志成城

 

凡此種種,實有賴教大同仁同心同德,群策群力。張教授以他們為傲,他說:「我有幸與充滿熱忱的優秀團隊合作,從未孤軍作戰。」


正是這份萬眾一心的團隊精神,使教大能跨越不同階段的種種挑戰,包括影響整個社會和教育界,長逾三年的疫情。他說:「在此,我必須向所有教職員致敬。他們在困難時期迅速應變,為學生提供額外的支援。我亦要感謝同學的諒解,他們以無比的抗逆力,應對教學模式的轉變。」


張教授任內另一項重大挑戰,是激進主義抬頭,社會瀰漫暴力衝突。他說:「我們每個人都上了深刻的一課。令人惋惜的是,很多年輕人為此付出沉重代價。」


他補充說:「在聆聽和回應學生訴求時,教育工作者必須同時堅守重要的核心價值和原則,寸步不讓。隨着社會秩序復常,我們不應迴避討論年輕人的前路問題,包括在囚學生的教育和持續進修機會。各大學校長對於如何處理這類個案已有共識,將根據各院校個別情況和學務規條作適當考慮。」

回歸基本

 

談到問題的核心,張教授強調必須重塑傳統價值。他建議學生由幼年到大學的不同學習階段,都要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識。此舉將有助青年定位自己,並鞏固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。

 

為此,教大已引入一系列本科課程改革,包括:正向及價值教育、師德教育,以及國家安全及基本法教育。本校亦將有關大灣區的課程列為帶學分的必修課程,並安排準教師到灣區實習。我們亦為現職教師提供持續專業發展,以及有關國家安全和基本法教育的資源和教材。

 

 

誌慶

 

 

學創新 學適應

 

說到教育的未來,張教授認為,創新、創意和創業精神均十分重要。他說:「我們要協助年輕人發揮潛能,以靈活的思維去學習、分析、適應和創新,而非單向地灌輸知識。」


他說:「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、工作、學習和教學;備受爭議的人工智能更令人們憂慮飯碗不保。人工智能或許會為不少行業帶來衝擊,但教師的角色卻是無可取代,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機械永遠無法做到。不過,教師仍須擁抱新科技,為課堂增值,協助年輕人迎接未來。」

 

香港是我家,我將繼續盡我所能,回饋社會。

 

根在香港

 

臨別依依,張教授將時刻記掛教大校園內的點點滴滴,亦期望可為香港未來出一分力。他說:「我在法國攻讀首個博士課程,享受到不一樣的學習體驗。我在當地學會了一種新語言,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,還遇上了我的太太。當年我大可選擇留在當地發展,最終卻決定回流香港。如今回望,我十分慶幸自己有此決定。」


總結任期,他說:「我很榮幸能在教大的關鍵轉型時期,成為第五任校長,與教大師生、一眾校友、大學友好和支持者攜手,完成長達十年的正名之旅。香港是我家,我將繼續盡我所能,回饋社會。」 

 

 
 

愉快學習

 

 


張教授一直提倡愉快學習,相信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。自二零一八年起,教大推出一系列動畫項目,為教師、兒童和家長提供便捷的電子學習資源。這些與中國語文及歷史、中國古典文學、著名歷史人物,以及和生命教育相關的動畫短片和歌曲,現已累積逾千萬的瀏覽量。